行业动态

中国食协白酒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举行

 本报讯 记者 郭敏 发自北京 近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工业协会,荣获白酒历史杰出贡献人物和白酒历史标志产品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和新闻媒体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发布了《中国白酒三十年发展报告》、《中国白酒标准三十年发展报告》、《中国白酒三十年地区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对三十年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进行详细梳理和总结归纳,对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指导意见。
 
  会上,五粮液、贵州茅台酒、国窖1573酒、水井坊酒等25个白酒产品被授予1985—2015中国白酒历史标志性产品荣誉称号;五粮醇酒、习酒、国井牌酒、孔府家酒、石湾牌玉冰烧酒、道光廿五贡酒等30个产品被授予1985—2015中国白酒历史标志性产品(区域性)荣誉称号;季克良、沈怡方、唐桥、袁仁国、李秋喜、张良、张雨柏、梁金辉、杨永祥等48人被评为1985—2015中国白酒历史杰出贡献人物。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作《中国白酒工业30年发展报告》。他在回顾白酒三十年发展历史概括中指出,从1949年到2014年,中国白酒行业走过65个春秋,其中能够快速发展并取得成就的阶段,集中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最近30年,即1985年之后。30年间,白酒行业总体来说呈现一张一弛的螺旋式发展特点,快速发展一个时期,随即进入一个调整阶段,通过徘徊和积蓄力量,再进入下一个快速发展期,表现出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节奏。
 
  马勇在回顾白酒三十年的重要成就中讲到,30年来,白酒行业在改革开放中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使这一古老而悠久的民族传统产业焕发出崭新活力。白酒行业三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可以归纳为八个主要方面。
 
  一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取得丰硕成果。通过30年的发展,白酒行业已经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社会化科研和教育机构深度参与,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体系,白酒生产基础性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都取得显著成效,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
 
  二是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人才团队建设成果显著。30年来,白酒行业一如既往地抓好科技专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为行业发展培育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是发挥区域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增加白酒产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30年来,各级政府和白酒行业越来越意识到自然环境对白酒产品质量和风格特色的重要影响,对水质、土壤、气候、气温和生态等诸多自然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发挥自然环境和区域优势,建设白酒产业集中发展区,支撑着白酒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增长。
 
  四是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创新风格特色。白酒行业之所以在30年间长期较快发展,一个关键条件是食品安全得到基本保证,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提高,风格特色不断创新发展。
 
  五是白酒品牌和企业无形资产培育发展取得丰硕成果。长期以来,白酒企业高度重视对品牌的打造,以此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六是产业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显著提高,企业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不断改革优化。
 
  七是,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事件,维护行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30年来,白酒行业历经多次较为严重、广泛和持久的公共危机事件,对此,白酒行业坚持自我完善,妥善应对和化解突发性危机,为维护行业秩序和优化发展环境创造条件。八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在对未来发展展望中马勇强调,回顾30年来的白酒发展,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促进了白酒行业的持续繁荣与发展。未来发展,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今后白酒工业的科技创新的主要工作,一是要继承和优化传统白酒生产方式。二是要加强酿酒微生物的研究应用,进一步了解酿酒微生物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实际生存状态,更有效地控制和指导酿酒生产。三是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推动固态发酵方法的技术进步。白酒行业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着力全球化发展,加快传统白酒的国际化步伐。
 
  白酒不仅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消费品,更是浓缩了中华民族影视文化的典型代表,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名片。在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有利形势下,白酒企业应当致力于团结各方面力量,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快人才培养,健全组织渠道,研究标准法规,打造知名品牌,争取中国白酒早日与世界知名蒸馏酒共舞,助力中华文明走向世界。

冰峪庄园 版权所有 2016 黔ICP备10001658号